【“我與祖國共成長”征文】零星的記憶拼接出美好的祖國 |
發布日期: 2019-11-13 來源:LYGTALLY |
![]()
【“我與祖國共成長”征文】 零星的記憶拼接出美好的祖國 董入雙 ![]() 時光如梭,常常感嘆“日子過的真快啊!”孩提時代的許多生活場景依然歷歷在目,年過半百的我對于昨天的感覺就像剛發生一樣。今昔生活的變化真是天壤之別。 盼望過年 時間流淌,每個時段,對于每個人都是勻速的。小時候總是感覺時間過的太慢!出生在鄉村的我,小時候天天盼著過年。記得小時候母親告訴我:天空一字排列的三顆最明亮的星星,當出現在我們的頭頂的正上空時,就過年了。每當哪一天出現能看見星星的夜晚,我就走出家門抬頭眺望天上“挑著兩個孩子的牛郎星”,希望他早點走到頭頂上,等啊等啊總是盼望著過年,感覺遙遙無期。 現在生活真是太好了,雞鴨魚肉可以天天吃,五顏六色衣服可以天天換,零花用錢可以天天有。而我們小時候盼望過年,就是為了能吃上豬肉燒白菜、小雞燉粉條。能吃上好吃的、能穿上新衣服,能得到幾分壓歲錢。我們在六、七十年代對過年的那種喜悅,對于現在的90后、00后的年輕人可能是感受不到的。 鄉村房屋 小時候,鄉村家庭的房屋都是低矮的泥墻草房。房門是由幾塊木板拼接而成的正宗“實木門”,門縫很大;窗戶是木柵格窗,沒有玻璃,天冷的時候,能找張報紙或者紙箱板糊起來、堵起來,擋風御寒,就不錯了。鄉村的房子比較低矮,為了安全、隱私更為了保暖,房屋后墻是沒有窗戶的。房屋靠兩側的房間,我們通常叫“里間”,常常陰暗潮濕。有時大白天母親讓我去里間找東西,我們都害怕不敢進去,即便是鼓足勇氣進去,也是迅速找到東西,立即跑出來。夏天一旦刮風下雨,那父母兄弟姊妹就更有的忙了,面對房屋四處漏雨,要頂風冒雨爬到房頂,用塑料紙遮蓋一下漏雨的地方,實在遮不住了,就只能滿屋擺滿各色盆盆罐罐接水。本來想利用下雨的時候,不用干活忙事歇息歇息,結果更累了。 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農村實行土地改革政策,農業、農村、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每家每戶的房子在一天一天變化——從泥墻草房變成泥墻瓦房、石墻瓦房、磚墻瓦房;門窗也從簡單的木板拼接,先后變成木框玻璃、鋁合金玻璃門窗。現在很多人家都已蓋起了混凝土澆筑的二、三層樓房。 露天電影 小時候,小伙伴們的娛樂就是捏泥巴、吹肥皂泡、捉昆蟲、疊紙飛機、丟沙包、跳繩、摔紙牌、打玻璃球、老鷹捉小雞、對拐(手抱住另外一條腿,單腿跳,兩個人對撞)、捉迷藏。最讓人興奮的莫過于免費看露天電影了,那時候不要說電視了,連個收音機都沒有。只能每天早中晚定時聽聽廣播。為了給老百姓提供一些文化娛樂,公社 (現在叫鄉鎮)都配有電影放映隊,輪流到各大隊(現在叫村)放電影,如果能提前幾天知道附近那個大隊準備放映露天電影,要興奮好幾天,要是在本村放映的,那就更激動了,當天早早地跑到放電影的地方畫個圈或者找幾個凳子放在那里占據好位置! 隨著時間的推移,先后有了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液晶電視。記得在剛開始出現電視機的時候,村里買了一臺黑白電視,那時正值大陸人對香港武俠劇的狂熱癡迷,村里每天晚上把電視機放在空曠地供人觀看,那場面用“火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現在的鄉村,早已超越了我們小時候夢想的現代化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所謂的電話都已被老百姓拋棄了。現在是家家通上互聯網,智能手機握手掌;家用汽車滿村跑,買賣都用支付寶。生活變化很快,祖國進步更大。相信若干年后,祖國還將帶給我們百姓更大的感嘆!
【編者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風雨歲月崢嶸、70年奮斗春華秋實。我們的港口、我們的理貨行業、我們的連云港外理,合著祖國的節拍前進。家是國的一個細胞。國是由無數個家構成的。正是由無數個小我的推動,才匯聚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源泉。 我與祖國共成長、我與時代共成長、我與港口共成長、我與外理共成長! 連云港外理舉辦“我與祖國共成長”征文活動,以“個人”與“國家”“港口”“企業”的關系為視角,展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我們的員工在事業、奮斗、學習、愛好、家庭等方面進取的故事;展現外理員工愛祖國、愛港口、愛崗位的熱血情懷;展示我們理貨行業、我們連云港外理合著祖國奮進的腳步,為船東、為貨主、為港口、為國家以“盡心盡力、盡善盡美”的工作精神,作出的貢獻。 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我與祖國共成長”的身邊故事,讓我們員工深切感受70年來我國建設發展的巨大變化,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