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祖國共成長】一條路連著故鄉和夢想 |
發布日期: 2019-10-09 來源:LYGTALLY |
一條路連著故鄉和夢想 (伏厚勤) 中秋時節,天高云飄。攜妻帶女,回我家鄉。駕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排排綠樹與車輛相會,映襯出振翅欲飛、穿越時空的體驗。這條路一頭連著我的家鄉,一頭連著我的夢想。過去歲月行路難的記憶難以忘懷。給妻子女兒講了“這條路”的陳年往事,真切感嘆現在百姓生活的進步,國家發展的強大。 我的老家寶應縣,在我工作的地方連云港的南面200多公里。地處里下河地區腹部,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我從小就在寶應與金湖兩縣交界的白馬湖畔長大。交通出行一直困擾著當地村民與水上的漁民,尤其是雨季,一連下上幾天雨,道路泥濘不堪,行走非常困難,這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烙下深深印跡。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考上了大學,是我們村莊的第一人。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信息也不通暢,從地圖上看,只覺得從家到沿海城市連云港的路似乎不太遠。頭天晚上將行李反復整理妥當,清晨四點多鐘就起了床,母親做早飯起得更早。匆匆吃完早飯,背上行李,借著月光,父親用老式“長征”牌自行車載著我,大概騎了一個小時的土路才趕到縣城汽車站。 拍拍身上的塵土,就趕快買票。當時,沒有直達連云港的班車,需要從淮陰轉車。售票處混亂嘈雜,大家都不按序排隊買票,相互擁擠往前。父親個子不高,眼看快到售票窗口,又被擠到后面。突然有個人把父親拉到旁邊,說票馬上就賣完了,但他可以帶我們上車,而且還價格便宜。后來才知道,這個“好心人”就是傳說中的“黃牛”。一邊跟著“黃牛”在車站周圍轉悠等車,一邊聽著父親在我耳邊千叮嚀萬囑咐一個人在外的注意事項。大約七點半鐘上了寶應到淮陰的客車,而且還是站票,沒有座位。京杭運河大堤是砂石路,從車窗外能看到大運河上來回運輸的繁忙船隊。車上本已滿員,司機還一路上帶人,開開停停,停停開開。車速雖然不快,但不到一半路程,我就暈車了,一路強忍著嘔吐的欲望,經老淮安駛入淮陰市區,到達淮陰汽車站已是上午十點鐘。 我一邊排隊買票,一邊問身邊人,墻上時刻表上怎么沒有淮陰到連云港的班車,得到的回答是,“這個你都不曉得啊,新浦就叫連云港。”每天淮陰開往新浦只有一班車,班車已經錯過了,為了加快行程,在售票員的指點下,買了十一點多鐘到灌南縣的車票。一路上都是鄉鎮道路,彎多路窄,比運河大堤砂石路還要難開,中午路過漣水縣下面的集鎮還堵車,依稀記得大概下午兩點半到灌南。然后又坐上灌南到新浦汽車總站的客車,看著車外的大雨,一路上都想象著“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的連云港,一定滿大街都是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吧”。路過老沂河大橋,大概下午五點才到達新浦,一下車就想看看真的外國人是什么模樣,結果站里站外半個外國人影都沒有看到,然后坐出租車直接到了學校報到。計算下來,耗在路上幾乎一個白天的時間。等到國慶節時,班里的同學大都回家了,一想起來時的經歷,我愣是沒有回去。 如果不刻意去回憶,在高速公路大發展的今天,可能誰也不會關注那些曾在公路建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級公路。我記得很清楚,1996年11月18日,淮(陰)連(云港)一級公路全線建成通車。此段公路的貫通,大大縮短了我回家的時間。 一轉眼到1998年,寧連路淮安至連云港段進行高速化改造,成為淮連高速公路。盡管時速為100公里/小時,只要客車一上高速路,那“直刺”的感覺,讓人直呼“超爽”!大學畢業后,我留“連”未返,分配在老海州區工作。再后來,京滬高速公路江蘇段于2000年12月8日全面建成通車,時速為120公里/小時。這樣回老家就實現了全程高速化,開私家車只需兩小時就能見到日夜思念的父母。可能與“路”結下的不解緣分,2007年5月我調入市政府四大投融資平臺之一的江蘇金港灣投資公司工作,公司主要為港口疏港道路建設進行融資,先后建成了南疏港道路、東疏港高速公路、北疏港道路。之后,2015年8月我調入港口系統內連云港港口公共資產管理公司工作,公司主要負責對主體港區的所有道路進行常態化管理和養護。后來的2017年11月我又調入外輪理貨公司工作。工作由“陸路”轉換為“水路”。 據悉,淮連高速今年將全面推進優化提速,將由雙向四車道擴建為雙向八車道,改造后時速為120公里/小時。今后,回老家時間將進一步提快。2020年8月,翹首以盼的連淮揚鎮鐵路將正式通車運行,將來我回老家坐高鐵僅需四十分鐘。這在過去,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的滄桑巨變見證了中國“道路”的巨變,同時也見證了老百姓出行幸福指數的提高,從紙制車票到電子車票,從車站窗口排長隊購票到互聯網購票,從人工檢票到自助驗證刷臉乘車,大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最好見證。 其實,這種巨變在我們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港口理貨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過去理貨一個人一條“作業線路”。現在是我們創建了智能理貨系統。員工從條件危險艱苦的碼頭現場轉入智能理貨中心室內工作,由“藍領”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白領”。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全國的交通道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出行再也不犯愁。一條路,一頭連著的是故鄉,一頭連著的是夢想。我的家鄉在巨變,我的夢想會實現。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每個人腳下的路會越走越寬廣。 【編者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風雨歲月崢嶸、70年奮斗春華秋實。我們的港口、我們的理貨行業、我們的連云港外理,合著祖國的節拍前進。家是國的一個細胞。國是由無數個家構成的。正是由無數個小我的推動,才匯聚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源泉。 我與祖國共成長、我與時代共成長、我與港口共成長、我與外理共成長! 連云港外理舉辦“我與祖國共成長”征文活動,以“個人”與“國家”“港口”“企業”的關系為視角,展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我們的員工在事業、奮斗、學習、愛好、家庭等方面進取的故事;展現外理員工愛祖國、愛港口、愛崗位的熱血情懷;展示我們理貨行業、我們連云港外理合著祖國奮進的腳步,為船東、為貨主、為港口、為國家以“盡心盡力、盡善盡美”的工作精神,作出的貢獻。 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我與祖國共成長”的身邊故事,讓我們員工深切感受70年來我國建設發展的巨大變化,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